时光见证历史,历史催人奋进。回望峥嵘岁月,革命先烈们在极端险恶的情况下,以气壮山河的大无畏精神,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,表现出压倒一切敌人、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,靠着不怕牺牲、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,敢于挑战生命极限、敢于创造战争奇迹,在卯酉大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。
1943年,粟裕在纪念抗日战争的文章里写道:“民国三十年(1941年)八月间,裕华战斗,当我攻入据点后,敌人以两挺机枪封锁门口,无人敢入。当时两个党员自告奋勇,全身以棉絮缚住,带手榴弹冲锋,将敌人炸死,同时自己也被炸死,终于将裕华之敌全部歼灭。”文中所提的裕华战斗,就是1941年新四军在苏北最大的一次攻坚战——裕华攻坚战。
走进丰华街道裕华居委会,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和谐的田园乡村图,但在80年前,这里却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。在《新四军与大丰》里清晰地记载着这段历史:1941年8月15日至17日,新四军在台北县裕华镇发起当时苏北境内最大的一次攻坚战。裕华攻坚战共消灭日军一个加强小队30多人,其中俘虏7人,消灭与瓦解伪军近400人。陈毅军长还特地给部队发来了嘉奖电。
在抗战时期,位于沿海南北交通线上的裕华虽是一个不足千人的小镇,但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日军抢占的重点。为打破日伪对苏中苏北根据地的分割封锁,新四军1师2旅决计攻克裕华,拔除这个插在根据地内部的钉子,一场大战一触即发。然而,敌人侵占裕华后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,主堡居高临下,还有瞭望台、暗堡、铁丝网,布有鹿寨等障碍物,加上视野开阔、武器精良,俨然易守不易攻。我军则只有机步枪、手榴弹等常规武器,要夺取裕华攻坚战的胜利实非易事,攻坚难度可想而知。
为全歼裕华守敌,2旅的主要部队都投入了战斗。为了打敌人措手不及,部队于8月15日分别从几十里以外以急行军速度进入阵地,天黑后完成了对裕华敌据点的包围,切断了裕华与外界的联系。我军的作战步骤是先攻打伪军据点,后集中力量围歼日军据点。不到1个小时,就攻克了伪军据点,由于日军据点周围基本没有掩体,如果远距离冲锋会造成很大伤亡。于是,部队连夜挖蛇形通道向敌堡逼近。8月16日黎明,在前进到距敌堡50米的位置,指挥部下令集中全部火力压制敌人,战士们如猛虎下山,一下子冲到了铁丝网的外围,狡猾的敌人投掷催泪弹,并施放毒气,让不少冲在前面的指战员中毒,进攻一度受挫。敌人居高临下,火力凶猛,若白天继续进攻,必将带来更大伤亡。夜战是我军长处,所以16日白天,我军一边休息,一边研究进攻方案。同时,动员发动群众送来数百条棉絮胎、大桌子、门板、担架等物资,大桌的腿上还装上轮子,为晚上进攻做准备。
根据侦察与情报人员报告,东台、盐城敌人活动异常,如不迅速解决裕华之敌,有可能遭到敌人围攻。旅部决定在16日晚上发动总攻,尽快拿下敌据点。经过充分准备,进攻信号弹腾空而起。随即,一个个带着棉絮和煤油的竹签、手榴弹飞向敌堡,冲杀声与枪声、手榴弹爆炸声交织在一起。面对烟雾火海,敌人慌作一团。部分战士顶着方桌裹上浇湿的棉被组成的“土坦克”冲向敌主堡,拉响绑在身上的集束手榴弹,用身躯为后方部队打开了一条血路。勇士们在为战友报仇的喊杀声中冲到敌堡前,与日军展开白刃战。
大中集的日军虽知裕华被新四军围困,但因惧怕夜战,不敢出动。直等到天快亮时才派出增援部队,分水陆两路向裕华镇扑来。敌人被我警戒部队引到距裕华镇七里半的伏击地带,受到我军猛烈攻击。敌人第一次增援被打退后,又发动了第二次、第三次增援,均被我军击退。我军乘胜追击,17日凌晨,裕华敌军已被完全消灭,为防止天亮后敌人从东台、盐城等方向增援,我军部队从大中集撤出,整个战斗胜利结束。
裕华攻坚战的胜利,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,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,打破了敌人对沿海根据地的封锁,使苏中、苏北两大抗日根据地重新连在了一起,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。裕华攻坚战中,广大干群抬伤员、做向导,冒着生命危险把战斗物资送到前沿阵地,为战斗胜利给予了支持,烈士们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也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。
裕华攻坚战革命烈士纪念碑
裕华攻坚战简介碑刻
裕华攻坚战原址
裕华攻坚战中的日伪军据点
(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)